小脑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必须立即治疗。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再出血及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可显著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高血压引发的小脑出血会导致剧烈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甚至昏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脑疝或死亡。治疗需争分夺秒,综合措施是关键。
控制血压是首要任务。高血压是小脑出血的主要诱因,急性期需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迅速稳定血压,避免二次出血。即使出血后血压暂时下降,长期管理仍需坚持用药。
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当出血导致脑组织水肿时,需静脉注射甘露醇或呋塞米快速脱水。若形成脑积水,可能需脑室外穿刺引流或内镜下血肿清除,缓解压迫症状。
止血与并发症预防不可忽视。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可稳定血肿,同时需密切监测呼吸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仅用于已存在感染时,避免滥用。
手术治疗的选择基于出血量与症状。若出血量超过10ml或压迫脑干,需立即手术清除血肿。微创手术(如神经内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技术要求高。
康复治疗贯穿恢复全程。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必要时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胞磷胆碱)促进脑功能重建。
小脑出血的致残率高,但早期干预可大幅减少后遗症。出现剧烈头痛、行走不稳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错过黄金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