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内“三高”是慢性肾脏病及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的前兆。
什么是肾小球内“三高”?
肾小球内“三高”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发生的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现象。
“三高”的原因
- 肾单位破坏:当肾单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被破坏到一定数量时,剩余的“健存”肾单位需要承担更多的代谢废物排泄负荷,以维持机体正常需求。
- 慢性肾脏病及肾小球硬化:在慢性肾脏病和肾小球硬化的基础上,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增加,血流量增大,滤过率上升。
- 良性肾动脉硬化:良性肾动脉硬化后,部分肾单位受损,残余肾单位为代偿排泄代谢废物,出现“三高”现象。
“三高”的危害
- 加速肾小球硬化: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小球功能丧失。
- 内皮细胞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形成,进一步损害肾小球。
- 通透性增加: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尿增加,损伤肾小管间质。
- 肾功能减退:长期的“三高”现象会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或尿毒症。
如何降低肾小球内“三高”?
- 药物治疗: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通过降低系统高血压和扩张出球小动脉,直接降低肾小球内“三高”。
- 饮食管理:采用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肾功能减退。
- 控制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小球内“三高”,保护肾脏,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