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类由病原体侵入气管、支气管或肺部引发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该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严重者可能出现胸痛、气促甚至呼吸困难,需警惕发展为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下呼吸道感染涵盖多种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其中肺炎是较严重的类型,可能由多种病原体单独或混合感染导致。病毒是儿童感染的常见病因,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易引发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持续干咳后转为咳痰。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及住院患者则更易受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或肺炎链球菌侵袭。特定病原体如腺病毒可能诱发重症肺炎,需及时干预。
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伴痰液(可为白痰、黄痰或血丝痰)、胸痛及气短,伴随症状如乏力、头痛等。高危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例如婴幼儿可因细支气管堵塞出现喘息,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病加重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依赖体格检查、血常规、胸部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体类型是精准用药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需通过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及避免人群聚集降低感染风险。高危人群应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慢性病患者定期监测呼吸功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或咳嗽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秋冬季节尤其需注重保暖并加强免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