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失代偿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急性恶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下降,导致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典型症状。其核心在于心脏无法代偿机体需求,常由感染、过度劳累或治疗中断诱发,需紧急干预。
-
核心机制与诱因
心脏失代偿的本质是心脏储备能力崩溃。当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患者遭遇感染、盐分摄入过量或药物依从性差时,心脏负荷骤增,引发体液潴留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例如,肺炎可能加重肺部充血,诱发急性呼吸困难。 -
典型症状识别
- 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端坐呼吸),伴夜间阵发性呛咳;
- 水肿:下肢凹陷性水肿,可能蔓延至腹部(腹水);
- 疲劳与心悸:因供血不足导致活动耐力显著下降。
-
紧急处理与长期管理
急性期需通过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快速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吸氧。长期需控制基础病(如降压、降脂)、限制每日饮水量(通常<1.5L),并监测体重变化(日增>2kg提示风险)。
心脏失代偿是心力衰竭的“警报信号”,及时就医可避免多器官损伤。患者日常应避免感冒、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