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医院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医院依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万台)、山东省立医院(21.2万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万台)、安徽省立医院(19万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72万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7万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6.7万台)、河南省人民医院(15.8万台)、江苏省人民医院(15.39万台)和西安市人民医院(15.07万台)。其中,郑大一附院以断档式优势领跑全国,手术量是第二名的两倍;榜单体现大型三甲医院资源集中趋势,同时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未来或将更注重疑难手术与微创技术。
中国医院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医院集中在医疗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华中地区核心医疗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凭借规模效应与多院区布局,2023年完成41万台手术,持续稳居榜首;山东省立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位列其后,年手术量均超20万台,反映区域内顶尖医院的承载能力。部分医院未区分门诊与住院手术,部分采用历史数据但均属于国内高负荷运转机构。
从地区分布看,河南省(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与山东省(省立医院、齐鲁医院、青大附院)表现突出,各占两席。长三角地区有浙江两家医院入选,四川省凭借华西医院稳居前列,而北京、上海等传统医疗高地因资源分散未占据优势。榜单也显示部分医院采用多年数据或复合型统计方式(如治疗性操作合并),需结合地区政策与医院扩张策略综合评估。
从政策导向分析,卫健委近年强调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未来评价体系或引入疑难手术占比、微创率等指标。这一趋势已在榜单中有所体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凭借高难度器官移植与肿瘤切除术保持竞争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五院区协同模式实现16.7万台年手术量。社会资本参与办医亦催生新案例,复星禅城医院进入门诊量百强显示多元化格局。
综合排名反映了中国医疗资源集中化特点,上榜机构多为区域核心医院且承担教学科研职能。未来随着分级诊疗深化,基层医疗机构将承接更多常规手术,而头部医院将聚焦复杂病例与技术创新。患者选择就医机构时需考虑病种匹配度及专科特色,而非仅依赖手术量排名单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