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是规范医疗机构医保服务行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的核心框架,其核心亮点包括:资质动态审核、服务协议约束、基金专户管理、信息化监管及违规行为惩戒机制。
-
资质与动态管理
医疗机构需持有效执业许可证,并通过医保部门审查(如运营满3个月、配备专职医保管理人员等)。定点资格实施动态评估,结合服务质量、费用控制等指标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资格。 -
协议化服务约束
医保部门与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诊疗项目、药品目录及收费标准,严禁超范围收费、虚假处方等行为。协议履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金拨付挂钩。 -
基金安全全流程管控
设立医保资金专用账户,实行收支分离。机构需定期自查基金使用情况,配合审计抽查,严防挪用、骗保等行为。违规操作将面临罚款、暂停结算乃至刑事责任。 -
信息化与质量双监管
通过医保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诊疗数据,分析异常交易(如高频开药)。同步建立院内质控体系,定期检查病历、处方合理性,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合规性并重。
总结:该制度通过资质、协议、资金、技术多维度联动,既保障参保人权益,又维护基金安全,需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及患者共同参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