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特药新政策聚焦六大调整:高价抗癌药、罕见病药退出常规报销,但42种特药纳入"双通道"管理,电子处方全面取代纸质流转,且门诊特药报销取消起付线。以下是核心变化详解:
-
两类高价药需商保补充
CAR-T细胞疗法(120万/针)、SMA基因药(1400万/针)等天价药不再纳入医保常规报销,仅限临床试验阶段费用覆盖。罕见病特效药如戈谢病用药伊米苷酶(年费200万+)需通过含特药责任的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理赔。 -
"双通道"扩大至42种特药
国家谈判药品中,贝前列素钠缓释片等42种抗癌药、罕见病药可通过定点医院和药店双渠道购买,医保统一支付标准。例如PD-1抑制剂等进口抗癌药虽退出医保目录,但部分纳入地方特药清单。 -
电子处方强制流转
2025年起,"双通道"药品、门诊慢病用药处方需通过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纸质处方不再有效。外配处方仅限参保地医疗机构开具,跨省购药需提前备案。 -
门诊特药待遇升级
使用特药的患者取消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如河南首付比例20%-30%),费用计入年度医保限额。质子重离子治疗、人工心脏(80万+)等高端项目仍不纳入报销。
参保人需及时核查药品目录、办理电子处方授权,并关注商保衔接。政策通过"严控普保、扩大特药"实现精准保障,建议高危人群优先配置特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