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保并未取消统筹,而是正处于从市县统筹向省级统筹升级的关键阶段。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职工医保省级统筹,北京、天津等直辖市及陕西、四川等地更率先完成职工和居民医保“双统筹”改革。这一变革旨在打破地区政策壁垒、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并通过“七统一”标准(如筹资缴费、待遇保障等)逐步解决原有2800余个市县统筹单位导致的“蜂窝状”政策差异问题。
-
统筹升级的核心目标
省级统筹通过建立全域资金池,显著提升医保基金的共济能力。例如安徽通过基金统收统支,使多个市州脱离风险预警区间;宁夏创新“预拨结算制”,将调剂金管理从“被动申请”转为“主动补给”,优化了资金使用效率。改革后,参保人跨区域就医的待遇落差将逐步缩小,尤其对流动人口和欠发达地区更有利。 -
当前推进中的挑战
部分地区仍面临财政责任划分不清、地区利益博弈等问题。例如发达地区担心调剂金损害本地权益,而欠发达地区则依赖省级财政兜底。就医流向失序导致大医院超负荷、基层医疗机构萎缩,需通过分级诊疗等配套措施协同解决。 -
参保人实际受益变化
以山西为例,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已达80%-90%,退休人员更高;门诊年度支付限额提升至2500-3000元。但需注意,报销仍以医保目录内费用为主,个人自付(如起付线、乙类药自付比例)和自费项目(目录外费用)需自行承担。
医保省级统筹是制度优化的必经之路,未来3年将逐步覆盖全国。参保人可关注本地政策调整,及时了解待遇变化,同时合理规划就医选择以最大化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