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套取现金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还可能构成诈骗罪,面临刑事责任。关键风险点包括:骗取医保基金、个人信用受损、高额罚款甚至判刑。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明确禁止套现行为
医保基金专款专用,任何通过虚假就诊、虚开药品、挂床住院等方式套取现金的行为均属违法。《社会保险法》规定,骗取社保待遇的需退回资金,并处2-5倍罚款;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者,将按《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追究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常见套现手段及后果
- 虚假交易:与药店或医院合谋伪造消费记录,套取医保卡内资金。一经查实,参与者均需承担连带责任。
- 倒卖药品:将医保药品低价转卖牟利,此类案件近年查处力度加大,涉案者多被列入医保“黑名单”,终身禁保。
- 冒名使用:借用他人医保卡就诊或购药,持卡人与使用者均属违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社会与个人双重危害
医保基金是公共资源,套现行为直接侵蚀救命钱,导致真正需要的患者无法获得保障。对个人而言,违法记录将影响贷款、就业等社会信用评价,甚至牵连子女政审。
重要提示:医保卡仅限本人就医使用,切勿因小失大。若发现身边有套现行为,可向当地医保局举报。合法使用医保,既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