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知道社保基数为21400元,无法直接确定扣税金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以下为你详细介绍计算步骤和所需信息: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综合所得收入额 - 5000元/月×12个月(基本减除费用)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1. 社保公积金扣除(专项扣除)
社保基数21400元,但不同社保项目和公积金的缴纳比例不同,以德阳市常见缴纳比例为例(具体比例以当地政策为准):
-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即21400×8% = 1712元/月。
- 医疗保险:个人缴纳2%,即21400×2% = 428元/月。
- 失业保险:个人缴纳0.4%,即21400×0.4% = 85.6元/月。
- 住房公积金:假设缴存比例为5% - 12%,这里分别计算:
- 当缴存比例为5%时,个人缴纳21400×5% = 1070元/月。
- 当缴存比例为12%时,个人缴纳21400×12% = 2568元/月。
每月专项扣除金额在(1712 + 428 + 85.6 + 1070 = 3295.6)元到(1712 + 428 + 85.6 + 2568 = 4793.6)元之间。
2. 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具体扣除金额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例如:
- 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每月可扣除1000元/每个子女。
-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每月可扣除1000元。
-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可扣除2000元,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3.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等。
计算应纳税额
在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计算应纳税额。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不超过36000元的 | 3 | 0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 10 | 2520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20 | 16920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 25 | 31920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 30 | 52920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 35 | 85920 |
7 |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 45 | 181920 |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示例计算
假设某人只有工资薪金收入,社保公积金按上述最低比例缴纳(专项扣除3295.6元/月),有一个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月),无其他扣除项目。
-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 (21400 - 3295.6 - 1000 - 5000)= 12104.4元。
- 对照税率表,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年(即210元/月)。
- 每月应纳税额 = 12104.4×10% - 210 = 1000.44元。
要准确计算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