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医保报销待遇整体呈现差异化调整趋势,备案人群结算更便利但部分临时外出就医报销比例有所下降。新规明确跨省异地转诊和急诊抢救支付比例降幅约10%,非急诊未转诊降幅达20%,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新增至10类,2024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
备案人群待遇优化: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后享受参保地同等报销比例,且备案长期有效;急诊抢救视同备案,无需额外手续即可直接结算。新增5类门诊慢特病(如冠心病、强直性脊柱炎)纳入跨省直接结算,慢性病患者异地就医更便捷。
-
临时外出就医报销差异化:非急诊且未转诊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降幅最高达20%,而转诊或急诊抢救人员降幅控制在10%以内。政策引导合理就医,避免无序跨省流动导致的基金风险。
-
结算服务与监管升级:就医地将异地人员纳入本地同质化管理,DRG/DIP付费改革逐步覆盖省内异地就医。每日报错治理、资金清算流程优化等措施提升结算效率,同时强化基金使用监测和就医地审核责任。
异地就医医保改革通过“分类管理、差异报销”平衡便利性与基金安全,参保人需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备案并了解当地政策细则,以最大化享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