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内异地就医医保新规,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支付方式改革
-
全面纳入按病种付费
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省份需将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采用两种形式:
-
DRG付费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确定支付标准;
-
DIP付费 :通过病种分值评估确定支付额度。
-
-
特殊病例补充机制
-
疑难急危重症和罕见疾病通过 项目支付 方式单独谈判;
-
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和康复病例可采用DRG/DIP或按床日付费。
-
二、管理规范与协同机制
-
统一规范要求
- 就医地医保部门需完成病种分组、权重、费率等核心要素管理,并建立特例单议、基金预付等配套机制。
-
内外协同机制
- 建立就医地与参保地协商协作机制,统一异地就医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三、政策实施步骤与目标
-
基础目标
- 2025年底前实现覆盖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区、所有住院病例的目标,其中住院费用覆盖比例不低于90%,医保资金使用比例不低于70%。
-
分阶段推进
- 首先实现住院费用按病种付费全覆盖,逐步将手工报销费用纳入管理范围。
四、其他配套措施
-
信息化与效率提升
- 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智能结算系统,简化患者身份验证流程,缩短报销周期。
-
协议管理
- 通过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医疗机构责任,建立运行评估机制,激励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五、对患者的影响
-
就医体验改善 :减少报销等待时间,简化手续;
-
权益保障 :明确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临时外出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报销政策。
以上政策旨在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