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后要求趴着(俯卧位)的核心原因是为了确保眼内填充物(如硅油或气体)有效顶压视网膜,促进复位并避免并发症。关键作用包括:防止填充物接触晶体引发白内障、确保视网膜与眼底紧密贴合、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
填充物的物理特性决定体位要求:硅油或气体密度低于眼内液体,俯卧位时填充物上浮,直接顶压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区域,形成稳定的力学支撑。若平躺或侧卧,填充物可能移位至前房,损伤晶体或角膜。
-
不同手术的趴卧时长差异:硅油填充通常需维持俯卧位1-3个月,气体填充约1个月(待吸收)。术后2周至1个月为关键期,需每日保持20小时以上俯卧。
-
正确姿势与舒适度管理:面部需与地面平行,可使用专用头垫、软枕辅助。交替采用俯卧、头低坐位缓解肌肉酸痛,配合热敷、按摩改善不适。
-
并发症预防的核心措施:严格俯卧位可避免青光眼、角膜水肿等风险,同时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或污水进入术眼。
提示:具体体位要求需遵医嘱,根据视网膜裂孔位置(如黄斑区或周边部)调整角度。长期俯卧虽辛苦,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必要时可借助辅助工具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