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社保基数18300和5000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缴费金额、个人账户储存额以及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缴费金额
-
缴费基数18300元:
- 每月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18300 × 8% = 1464元。
- 全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1464 × 12 = 17568元。
- 每月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18300 × 2% = 366元。
- 全年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366 × 12 = 4392元。
-
缴费基数5000元:
- 每月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5000 × 8% = 400元。
- 全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400 × 12 = 4800元。
- 每月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5000 × 2% = 100元。
- 全年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金额 = 100 × 12 = 1200元。
个人账户储存额
-
缴费基数18300元:
- 每月个人账户储存额 = 1464元(养老保险) + 366元(医疗保险) = 1830元。
- 全年个人账户储存额 = 1830 × 12 = 21960元。
-
缴费基数5000元:
- 每月个人账户储存额 = 400元(养老保险) + 100元(医疗保险) = 500元。
- 全年个人账户储存额 = 500 × 12 = 6000元。
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
-
养老金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缴费年限 × 1%。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假设条件:
- 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7178.5元。
- 缴费年限均为15年。
-
缴费基数18300元:
- 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18300 ÷ 15 = 1220元。
- 基础养老金 = (7178.5 + 1220) ÷ 2 × 15 × 1% = 620.44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21960 ÷ 139 ≈ 157.74元。
- 每月养老金 = 620.44 + 157.74 = 778.18元。
- 全年养老金 = 778.18 × 12 = 9338.16元。
-
缴费基数5000元:
- 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5000 ÷ 15 ≈ 333.33元。
- 基础养老金 = (7178.5 + 333.33) ÷ 2 × 15 × 1% = 575.04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6000 ÷ 139 ≈ 43.10元。
- 每月养老金 = 575.04 + 43.10 = 618.14元。
- 全年养老金 = 618.14 × 12 = 7417.68元。
影响养老金待遇的其他因素
-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养老金越多。
-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养老金计发基数越高。
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如18300元)会导致每月和每年的社保缴费金额增加,但个人账户储存额和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也会相应提高。反之,选择较低的缴费基数(如5000元)则会导致每月和每年的社保缴费金额减少,但个人账户储存额和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也会相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