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通过天干地支与五行生克的动态组合推算人体疾病,核心在于气候节律与体质特征的交互作用**、脏腑经络与外界能量的共振规律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周期性预判。**
-
天干定五运,对应脏腑能量强弱
十天干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运,结合年份尾数确定当岁主运(如2025乙巳年属“金运不及”),直接影响肺/大肠系统能量状态。气候异常(如燥气不足)易引发呼吸道敏感、皮肤干燥等症状,体质偏弱者可提前通过润肺食疗调节。 -
地支主六气,揭示气候致病规律
十二地支对应司天/在泉之气,形成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特征。2025乙巳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全年风火偏盛,肝胆系统负荷加重。此类年份需警惕高血压患者春季眩晕加剧、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建议亥时(21-23点)按摩太冲穴疏肝理气。 -
客主加临推演体质易感性
将个人生辰干支与当年气运叠加,计算五行生克关系。例如水形人(生辰水旺)逢土运年份易出现肾气被遏,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火运过亢年份则要预防心慌失眠,可通过佩戴黑曜石平衡能量。 -
六气分段预警疾病窗口期
每年六气分为六段(每气60日),结合节气变化预判流行病。2025年三之气(小满至大暑)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两火叠加易诱发口腔溃疡、结膜炎,建议芒种前后开始饮用菊花决明子茶,并避免午时(11-13点)曝晒。
提示: 推算需综合考虑地域气候差异(如南方湿热地带需加强健脾祛湿),建议结合脉诊、舌象等中医诊断方法验证。现代人群处于空调、熬夜等非自然节律中,运用五运六气时要注重“天人相应”原则的动态调整,不可机械套用古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