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癌症(NEC)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易转移和预后差的特点。这类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最常见于消化系统(胃、肠、胰腺)和肺部,约20%的病例会分泌激素引发特异性症状,如低血糖、潮红或腹泻,其余80%则以局部占位或转移症状为主。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NET)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NEC),后者恶性程度更高。
-
发病机制与分类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负责激素调节,其癌变可能与遗传因素(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或基因突变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按核分裂象数和Ki-67指数将肿瘤分为G1-G3级:G1级(低恶性)核分裂数<2/10HPF,Ki-67≤3%;G3级(高恶性)核分裂数>20/10HPF,Ki-67>20%,侵袭性强。 -
典型症状
功能性肿瘤因激素分泌表现为“类癌综合征”:皮肤潮红、哮喘样发作、腹泻、心瓣膜病变等;非功能性肿瘤则依赖发生部位,如胰腺NEC可能引起黄疸或腹痛,肺部NEC常见咳嗽、咯血。早期症状易被误诊为消化疾病或内分泌紊乱。 -
诊断与治疗
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检测标志物如嗜铬粒蛋白A)、影像学(CT/MRI)和分子探针(68Ga-SSA PET/CT)。手术是局限性肿瘤的首选,晚期需综合治疗:靶向药物(依维莫司、舒尼替尼)抑制生长信号,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精准杀伤转移灶,化疗用于G3级病例。 -
预后与监测
G1级患者5年生存率超90%,G3级不足30%。定期随访需监测激素水平、影像学变化及复发迹象,肝转移患者可通过局部介入治疗延长生存期。遗传性病例建议家系基因筛查。
神经内分泌癌症的诊治需多学科协作,早期识别症状并规范治疗是关键。若出现不明原因激素异常或持续消化道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