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主要内容包括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用人单位责任落实、工伤保险强制参与以及技术创新鼓励等核心要点,旨在构建全方位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
-
预防为主与综合治理
法律明确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要求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分类管理和多主体协同(如政府监管、工会监督)降低职业病风险。 -
劳动者权益保障
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作环境,并确保健康防护措施到位。工会可参与规章制度制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企业需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主要负责人承担全面管理责任,包括危害源头控制、定期检测及员工健康监护,并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法律责任。 -
工伤保险与政府监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政府加强监管以确保劳动者享受保险待遇。法律限制或淘汰高危害工艺设备,减少职业健康隐患。 -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国家鼓励研发新技术、新设备以提升防治水平,并通过基础研究优化职业病防控手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职业病防治法构建了从预防到救济的完整链条,平衡健康保护与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严格遵循法规,劳动者则应主动行使权利,共同维护职业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