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绝对不齐是一种心脏电活动紊乱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心跳节律完全不规则且间隔时间不等,常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关键病因包括心脏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代谢异常(如甲亢)、药物刺激或不良生活方式,典型症状为心悸、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或猝死,需通过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并个体化治疗。
-
核心机制与典型表现
心脏正常电信号由窦房结规律发出,而心律绝对不齐时心房或心室电活动失控,导致心跳杂乱无章。例如房颤患者的心房每分钟颤动达350-600次,心室响应极不规则,体检可发现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绌。 -
常见病因分类
- 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损伤传导系统;
-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干扰电生理;
- 外源性诱因:酒精、咖啡因过量或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 生理性因素:情绪激动、熬夜等短暂性影响。
-
症状与风险警示
轻症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心慌,但持续发作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头晕、晕厥)或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呼吸困难、胸痛)。长期未治疗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增加5倍。 -
诊断与治疗策略
- 检查手段:常规心电图捕捉瞬时异常,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变化,心脏超声评估结构异常;
- 治疗方向:药物(胺碘酮控制心率)、射频消融术根治异常电路,或植入起搏器纠正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需戒烟限酒、管理基础病。
提示:若突发心悸伴胸痛或晕厥,应立即就医。多数心律绝对不齐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定期随访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长期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