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曲病的防治药物,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常用有效药剂
-
己唑醇
-
属于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可抑制病原菌细胞壁合成,对稻曲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
防治关键期:孕穗末期(破口前5-7天)和抽穗期(抽穗1/3-1/2时)各喷一次。
-
-
井冈霉素(A.S.)
-
广谱杀菌剂,可抑制真菌生长,对稻曲病有良好效果。
-
防治方案:孕穗末期喷施20%井冈霉素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00g+40%多菌灵悬浮剂100g兑水60斤。
-
-
三唑醇
-
另一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己唑醇类似但作用机制不同,可增强防效。
-
使用建议:孕穗末期喷施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40%多菌灵悬浮剂100g。
-
-
氟环唑
-
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抗逆性强,对稻曲病有显著抑制作用。
-
防治方案:孕穗末期喷施20%氟环·嘧菌酯悬浮剂20-25ml兑水30-50kg。
-
-
其他有效药剂
-
烯唑醇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渗透植物组织破坏细胞壁。
-
多菌灵 :广谱杀菌剂,干扰真菌细胞分裂,需避免碱性环境。
-
嘧菌酯 :新型杀菌剂,对稻曲病有良好效果。
-
二、防治关键期
-
首次用药 :孕穗末期(破口前5-7天)。
-
复喷时间 :抽穗期(抽穗1/3-1/2时)。
-
特殊说明 :若遇雨天或大风,需暂停喷药,防止药剂流失。
三、注意事项
-
药剂选择 :优先选用混剂(如井冈·三环唑、井冈·氟环唑),可同时防治多种病害。
-
安全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防止药害;施药后及时清洗工具和设备。
-
品种选择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概率。
-
环境管理 :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增强植株抗逆性。
四、补充措施
-
种子消毒 :浸种时用500倍强氯精液或粉锈宁拌种。
-
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晒田。
以上药剂及方案需根据具体种植环境和管理措施调整,建议咨询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确定最佳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