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有效治疗,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克霉唑和两性霉素B,分别针对不同感染程度和部位。 氟康唑适用于全身性感染,克霉唑多用于局部皮肤或黏膜感染,而两性霉素B则用于严重或耐药性念珠菌病。治疗需结合感染类型、患者健康状况及药物特性,严格遵循医嘱以降低复发风险。
-
氟康唑
作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的代表,氟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破坏其结构完整性。口服或静脉给药后能广泛分布至全身,尤其对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疗程通常为7-14天,但需注意肝功能监测,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联用。 -
克霉唑
属于咪唑类外用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杀菌作用。常见剂型包括乳膏、栓剂和喷雾,适用于阴道念珠菌病、皮肤癣菌感染等浅表性病变。使用时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疗程约1-2周,症状缓解后仍需持续用药数天以防复发。 -
两性霉素B
多烯类强效抗真菌药,通过结合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因其广谱性和强效性,常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如血液感染)或免疫缺陷患者。需静脉给药,可能引起发热、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需个体化评估,轻症可局部用药,重症需系统治疗。无论选择何种药物,完成全程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增强免疫力均是预防复发的关键。若症状持续或反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