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纳入医保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节点:2018年首次大规模谈判纳入17种高价抗癌药,以及2025年1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新增26款肿瘤药物,覆盖肺癌、乳腺癌等更多癌种,平均降价63%,患者自付费用大幅降低。
-
2018年里程碑式突破
国家医保局通过专项谈判,将17种临床急需的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56.7%,涵盖非小细胞肺癌、肾癌、淋巴瘤等。例如,治疗肺癌的奥希替尼片从月均5万元降至1.5万元,多地于同年11月落地执行,患者可持卡实时结算。 -
2025年全面升级
新版医保目录新增91种药品,其中26款为抗肿瘤新药,包括11款首次纳入的“明星药”,如ROS1肺癌靶向药瑞普替尼(原价26万/月)、EGFR突变药舒沃替尼等。政策实施后,叠加医保报销,患者年治疗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数万元,预计全年减负超500亿元。 -
持续动态调整机制
医保目录每年更新,优先纳入5年内上市的创新药,如2025年新增的38种“全球新”药物。部分药品设置支付有效期(如2025-2026年),确保基金可持续性,同时鼓励药企研发。
提示:各地医保报销比例和落地时间略有差异,患者可通过医院医保部门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具体药品的报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