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评估、合理用药、无菌操作
关于围手术期感染防控,综合权威指南和临床实践,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术前管理
-
优化住院时间
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非紧急手术应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最长不超过7天,以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SSI)风险。
-
血糖控制
加强术前及术中血糖管理,尤其对心血管手术患者,通过控制血糖可降低SSI及总感染率,但需注意糖化血红蛋白与SSI无直接关联。
-
营养支持与评估
术前纠正贫血(Hb<130g/L)和低蛋白血症(<30g/L),但避免术中输血以防止感染风险增加。
-
感染风险评估
识别糖尿病、肥胖等高危因素,评估术前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
二、术中管理
-
无菌操作规范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环境及人员卫生,减少外源性感染。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头颈部手术推荐使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
手术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1500mL时追加一剂抗菌药物(如头孢唑林);
-
避免广谱抗菌药物预防,优先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组合。
-
-
手术室环境管理
定期检测空气、手术台等微生物,保持手术室清洁度,确保器械和敷料的无菌状态。
三、术后管理
-
伤口护理
术后及时清创、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纱布外敷。
-
引流管管理
规范引流管拔除时机,避免长时间留置导致感染。
-
患者教育与康复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感染预防知识,指导合理饮食与活动,促进康复。
四、其他关键措施
-
抗菌药物前置审核 :严格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
-
环境清洁与消毒 :术前使用氯己定或聚维酮碘消毒皮肤,术后定期消毒手术区域;
-
监测与反馈 :通过感染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监测防控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感染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