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主要变化如下:
一、覆盖范围与对象
-
统一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
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省份将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按病种付费管理,包括按病组(DRG)付费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两种形式。
-
扩大门诊结算范围
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费用可直接异地结算,无需回参保地报销。山东等地已实现“门诊慢特病联网县域全覆盖”。
-
特殊人群保障
-
长期居住人员 :在外地工作、养老、投靠子女的群体(如退休后定居子女所在地)可办理异地安置,费用先垫付后报销;
-
临时就医人员 :出差、旅游突发疾病等可转诊至大城市医院,备案后直接结算。
-
二、报销政策与流程
-
直接结算流程简化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公众号或地方小程序(如“爱山东”“云南医保”)在线备案,或到医保科线下办理,出院时直接结算。
-
差异化报销机制
-
地区差异 :如云南楚雄州对未备案的临时就医人员报销比例降低15%-20%;
-
参保类型差异 :职工医保支付比例85%-90%,居民医保70%-80%。
-
-
门诊慢特病专项管理
覆盖10种重大疾病,职工和居民报销比例分别为85%-90%、70%-80%,支付限额8万元。
三、服务与管理
-
全国统一平台支撑
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能力提升工程,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实现跨省通办。
-
基金监管与优化
建立特例单议、谈判协商、基金预付等配套机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四、注意事项
-
异地安置办理 :需向参保地医保中心申请,选择定点医院就医;
-
费用垫付风险 :未备案的临时就医可能影响报销比例,建议提前备案。
以上政策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多方协同,实现患者少花钱、医院提效率、基金更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