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幽门狭窄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主要表现为出生后2-4周出现喷射性呕吐、营养不良及脱水,需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改善。以下是关键要点:
-
典型症状
患儿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液或乳凝块,吐后仍有强烈进食欲望。长期呕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及体重下降。 -
病因与诊断
目前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幽门环肌异常肥厚有关。诊断需结合右上腹触诊硬块(纺锤形幽门肿块)及超声检查(幽门肌厚度>4mm或幽门管长度>20mm)。 -
治疗方法
- 药物:轻症可尝试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抑酸剂(如奥美拉唑)缓解症状。
- 手术:严重者需行幽门成形术(腹腔镜或开腹),术后多数患儿恢复良好。
-
家长注意事项
若婴儿频繁呕吐伴体重不增,需及时就医。喂养时避免过量或吸入空气,喂奶后拍嗝可减少溢奶,但无法缓解幽门狭窄的根本问题。
早期干预是关键,多数患儿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延误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或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