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公平与基金可持续性
医保资金不累计的原因主要与制度设计、资金使用效率和保障目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制度设计层面
-
防止重复保障与欺诈风险
若医保资金可累计,可能出现参保人在多家保险公司重复投保的情况,导致医疗费用被多次报销,增加保险欺诈风险。例如,同一人同时投保多家医疗险,可能通过叠加报销获得远超实际花费的补偿。
-
明确保障范围与责任边界
医保制度需明确界定报销范围和责任主体,不累计设计有助于简化理赔流程,避免因年限累积引发的权益争议。
二、资金使用效率与可持续性
-
年度统筹资金管理
医保统筹基金(如门诊统筹)设有年度支付限额(如广州地区每人每月300元),该限额不滚存、不累计,旨在控制医疗费用支出。这种设计可避免小病频繁使用医保资金,确保大额医疗费用(如重大疾病)的统筹资金充足。
-
个人账户功能定位
基础医疗保险(如城镇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属于参保人个人财产,其设计初衷是提供小额自费部分的补充,而非储蓄工具。个人账户金额不累计符合其功能定位。
三、其他特殊原因
-
城乡居民医保的局限性
城乡居民医保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资金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低,若允许累计可能导致部分人群长期不参保而浪费资源。
-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类型差异
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者通常无个人账户或缴费档次较低,医保资金直接用于统筹支付,自然无法实现累计。
四、改革建议
部分专家建议,可在保留统筹基金非累计原则的基础上,优化个人账户管理,例如允许个人账户资金跨年累积使用,但需平衡基金整体支出与参保人权益。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已实现跨年累计,但门诊统筹仍保持不累计机制。
医保资金不累计是权衡保障公平、控制风险与资金可持续性的结果,未来改革可能围绕优化个人账户功能展开,而非完全取消累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