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低保的人是否需要买医保? 根据现行政策,低保对象通常无需自行缴纳医保费用,由政府全额或部分资助参保,但需主动办理登记手续以享受待遇。 具体分三类情况:全额免缴(如特困人员)、定额补贴(如低收入家庭需缴40%)、跨制度衔接(职工医保转居民医保需申请)。关键点在于及时确认当地政策并完成身份核验,否则可能影响医疗救助待遇。
-
政策覆盖范围
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保费用普遍由财政承担。例如,特困人员享受100%全额资助,低保对象按地区差异可能免缴或仅需缴纳小部分(如10-20元)。部分地区要求低保边缘家庭自行承担40%费用,但会通过医疗救助二次报销减轻负担。 -
参保流程与材料
低保对象需携带低保证、身份证等材料到社区或医保经办机构登记,由系统自动比对资助资格。部分省份(如广西)实行“名单制”管理,8月底前完成身份标识即可自动参保。若未及时登记,可能需补交材料或错过当年待遇。 -
待遇差异与衔接
- 居民医保:低保对象享受基本医保报销后,还可叠加医疗救助(如住院费用70%二次报销)。
- 职工医保:若低保户已参加职工医保,则不属于资助范围,需主动申请转为居民医保才能享受补贴。
- 跨省流动:资助政策以参保地为准,异地低保户需咨询转入地民政部门。
-
未参保的风险
未参保的低保对象无法享受任何医保待遇,包括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部分地区将医保参保作为低保资格复核条件,断保可能影响低保资格延续。
提示:低保人员应每年9-12月关注参保通知,及时更新身份信息。若遇缴费要求与政策不符,可向当地医保局或民政部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