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脑梗死)是位列我国致死率榜首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四高”特征。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它因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引发偏瘫、失语等不可逆神经损伤,且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风险显著,近年青年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
-
疾病本质与危害
脑梗是脑血管突发性堵塞引发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其核心危害在于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轻则肢体麻木、言语障碍,重则瘫痪、昏迷甚至死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200万新发病例,每21秒即有1人死于脑梗,幸存者中70%遗留残疾,需长期护理。 -
关键致病因素
三大主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血管壁病变)、心源性栓塞(房颤、心脏瓣膜病等引发血栓脱落)、小动脉闭塞(高血压引起的微小血管病变)。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风险。 -
症状识别与急救
典型表现为突发性面部或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头晕伴呕吐、行走失衡。牢记“FAST”原则(Face面部下垂、Arm手臂无力、Speech语言障碍、Time立即就医),发病后4.5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期,每延迟1分钟即损失190万脑细胞。 -
预防与管理策略
- 一级预防: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二级预防: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避免复发。康复训练可改善30%-50%功能障碍。
提示:脑梗并非“老年病”,青年群体因压力、过劳发病屡见不鲜。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是抵御这一“沉默杀手”的关键,突发症状时务必争分夺秒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