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保政策迎来多项重要调整,筹资标准、支付方式、待遇保障和便民服务成为改革亮点。其中,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同步增长但增幅降低,按病种付费实现全国覆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病种增至10种,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加速推进。这些变化旨在减轻群众负担、优化基金使用效率并提升服务可及性。
筹资方面,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增加30元至670元,个人缴费增加20元至400元,为2016年以来首次个人缴费增幅低于财政补助。大病保险筹资结构优化,连续参保满4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零报销人员次年享受同等激励,两项措施独立叠加最高可累计提升限额超万元。支付方式上,全国393个统筹地区全面实施按病组(DRG)或病种分值(DIP)付费,病种覆盖率达95%,配套特例单议等机制推动医疗机构控费增效。
待遇升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0%,门诊保障逐步提升,产前检查费用纳入门诊报销;二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为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费或支付医疗费用,23个省市已实现省内共济;三是高血压等10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全年惠及2.13亿人次。72%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集采药品进基层让群众就近享受降价红利。
2024年政策还强化了防返贫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超99%,医疗救助资助参保7190.9万人。基金监管同步加强,全年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药品耗材追溯码应用和大数据模型提升监管精度。随着DRG/DIP付费2.0版和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落地,2025年患者减负规模预计超500亿元。
2024年医保改革通过精细化筹资、智能化支付、普惠化待遇和协同化监管,构建了更可持续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参保人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属地实施细则,重点关注缴费时间、共济账户绑定等操作指引,及时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