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账户支付的钱本质上是参保人自己的钱,但分为个人账户(完全归属个人)和统筹账户(全体参保人共同所有)两部分。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和部分单位缴费,可用于门诊、购药等;统筹账户由单位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用于住院、大病报销等集体共济。两者使用规则和所有权有本质区别。
医保个人账户的钱直接来自职工每月工资扣除的医保费用(一般为2%)及单位缴纳的部分划拨(约30%),属于个人财产,可结转继承。例如北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能支付定点药店的感冒药费用,余额长期有效。而统筹账户资金通过社会互助原则运行,健康人群缴费实际用于补助患病群体,如上海居民住院治疗的70%报销费用即来自该池子,个人无法直接支配。灵活就业者按政策通常只建立统筹账户,不设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医保则普遍采用"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模式,资金全部进入统筹账户,如新生儿住院费用报销即依赖此机制。部分地区允许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但统筹账户始终严格限定使用范围。
理解医保账户支付逻辑的关键在于区分"个人私有"与"公共基金"属性。个人账户相当于健康储蓄金,统筹账户则是风险共担机制,两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框架。参保人既要合理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也要遵守统筹基金的共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