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开始试点缴费,2008年全面覆盖全国农村,旨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首批试点在浙江、湖北、云南等地启动,农民自愿缴费与政府补贴结合,每人每年筹资标准约30元。2008年,新农合制度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保人数突破8亿,成为全球最大的基本医保体系之一。
新农合缴费标准逐年调整,2024年个人缴费部分已升至约380元/年,财政补助同步提高至640元/人,报销比例达70%左右,涵盖门诊、住院、大病保险等。参保方式可通过线下村委会集中办理或线上平台(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自主缴费,集中征缴期通常为每年9月至12月。
需注意,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于2016年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农村居民仍习惯称其为“新农合”。断缴后将无法享受次年医保待遇,补缴可能有3个月等待期,特殊群体(如低保户)可享减免政策。
新农合实施20余年来显著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参保者务必关注当地缴费时间与政策变化,避免保障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