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同一制度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城乡居民医保)确实是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组建的统一制度,两者在2018年后被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制度整合背景
- 政策统一需求
为消除城乡医疗保障差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起我国启动了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工作,将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为统一制度。
- 法律依据
依据《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整合后的制度覆盖全国所有城乡居民,实现制度统一和权益共享。
二、核心差异与联系
- 参保对象
-
城乡居民医保:覆盖城镇户籍及农村户籍居民,不再区分城乡。
-
新农合:原仅限农村户籍居民参保。
- 保障范围
-
城乡居民医保:除住院报销外,还涵盖门诊、药店购药等费用,报销比例通常为85%(根据医院等级调整)。
-
新农合:主要保障住院费用,门诊报销比例较低(50-70%),且异地报销比例更低(30-40%)。
- 缴费方式
-
城乡居民医保:按人缴费为主,政府补贴占比较大。
-
新农合:过去多为家庭户集体缴费,现仍保留按户缴纳方式。
三、历史沿革与现状
-
制度名称演变 :2018年后统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部分人群仍习惯使用“新农合”旧称。
-
政策效果 :整合后扩大了参保覆盖面,提高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四、补充说明
-
与职工医保的区别 :城乡居民医保属于基本医疗保障,而职工医保是补充性保险,两者不可叠加。
-
商业医疗险的补充作用 :百万医疗险等商业险可进一步弥补医保报销不足,尤其对高额医疗费用有补充作用。
城乡居民医保实质上是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合并产物,两者已不再区分,统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