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与医院及时结算是优化医疗资金周转、保障医院可持续运营的关键举措。当前全国24个省份已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拨付周期从60天压缩至最快1天,显著缓解医院垫资压力,间接稳定医务人员薪酬。这一改革通过缩短回款周期、优化结算流程、赋能信息化系统,推动医疗行业生态良性发展。
- 资金压力缓解:传统“后付制”下,医院需垫付患者医保报销部分,平均回款周期40-60天,导致现金流紧张。即时结算后,如安徽省实现“次日到账”,许昌市试点“周结”模式,医院资金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为采购药品耗材、支付人员薪酬提供保障。
- 结算模式创新:多地采用“日拨付+月清算”组合策略,例如芜湖市按60%比例次日预拨、河南省按70%比例日结,剩余部分按月清算,兼顾效率与基金安全。同步推进与药企直接结算,减少中间环节,药企回款周期从半年缩短至30天。
- 信息化支撑: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即时结算模块,如河南省通过系统改造实现“T+1”“T+3”“T+7”多频次结算选项,医院可自主选择周期,全流程线上操作降低人工审核误差。
- 行业协同效应:即时结算与DRG/DIP支付改革形成合力,倒逼医院精细化管理成本,同时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例如浙江省通过DRG付费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收费,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20%。
总结:医保局与医院结算提速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一环,未来两年将覆盖全国80%以上地区。医疗机构需主动适配新流程,强化数据对接能力;医保部门需动态优化拨付比例,平衡基金安全与结算效率,最终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