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结算清单最新解读:多省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2025年将全面推广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保结算清单的解读成为广大参保人员关注的焦点。近期,国家医保局及地方医保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优化医保结算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并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以下是对最新医保结算清单的详细解读。
一、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覆盖范围扩大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国已有24个省份实施了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覆盖定点医药机构达24.67万家,累计拨付金额高达1657亿元。其中,定点医疗机构10.47万家,拨付金额1574亿元;定点药店14.20万家,拨付金额83亿元。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确保了患者能够享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预付金制度助力即时结算
为推动医保与医疗机构的即时结算,各地正协同推进即时结算和基金预付工作。2025年,全国将有723亿元基本医保基金用于预付,通过预先支付的方式减轻医疗机构的资金负担,确保患者能够及时享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
三、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深化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逐步改革,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病种分值支付)已成为医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相较于1.0版本,2.0版本更强调“提质增效”,聚焦重点学科,优化分组结构,提升医保支付的精准度和效率。创新探索预付金制度,推动医保与医疗机构即时结算,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的回款效率。
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扩围
自2024年12月2日起,国家医保局启动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改革,9个省份31个统筹区开展“医保钱包”试点工作。到2025年,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更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跨省支付近亲属的居民医保和就医购药费用。这一新政打破了医保资金使用的地域限制,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在更大范围内的共济和互转使用。
五、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
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和治理,国家医保局通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和规范地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顶层设计,2025年第三季度前各省落地实施,并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此举将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价格差异,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六、医保违规自查自纠成常态
为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和使用效率,医保飞检遵循“四不两直”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从2025年起,要求定点医药机构先进行自查自纠,并扩大自查自纠的主体范围和领域。对于自查自纠不认真、弄虚作假的定点医药机构,将从严处理。联合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发布指导意见,建立医保支付资格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最新的医保结算清单展示了医保体系在优化结算流程、提高结算效率、确保基金安全等方面的积极进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医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