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跨省就医是指在不同省份之间就医时,能够享受到与本地就医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和服务。以下是对医保跨省就医的具体介绍:
-
政策背景: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和家庭化流动趋势的明显,跨省就医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应这一需求,我国自2016年起启动了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并逐步将服务范围从住院扩展到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
-
主要亮点
- 人群全覆盖:《国家医疗保障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四类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临时异地就医人员,并规定将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按照视同备案人员管理,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的全覆盖。
- 服务重标准:《通知》提出“2022年底前,基本统一全国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和经办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政策导向,如在转诊条件中规定:“不得将在本地住院作为开具转诊证明的先决条件,有效期内不得限制参保人在就医地就诊次数”。
- 业务强协同:国家医保局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业务协同管理模块探索建立业务协同管理工作机制。《通知》进一步明确国家、省、市业务协同管理的责任,从问题协同、线上报销、费用协查、信息共享等方面全面提升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业务协同管理能力。
-
实施效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也提高了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公平性,促进了基本医保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医保跨省就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不断优化政策、完善服务、加强协同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