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损害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下丘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引发内分泌代谢紊乱、自主神经失调及精神行为异常的疾病。关键表现包括体温失控、食欲异常、睡眠障碍、激素失衡和情绪波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丘脑下方,虽体积小但功能复杂,是调节内脏活动、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其损害常见于以下原因:感染(如脑炎)、肿瘤(如颅咽管瘤)、外伤、先天遗传疾病(如Kallmann综合征)或物理化学损伤(如放疗、药物)。典型症状可分为五类:
- 体温调节障碍: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热、低温或体温波动,常规退热药无效。
- 摄食与体重异常:贪食导致肥胖或厌食引发极度消瘦,甚至交替出现。
-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嗜睡、失眠或昼夜节律颠倒,可能伴随运动不能缄默症。
- 内分泌功能失调:尿崩症(多尿、烦渴)、性功能障碍(闭经、阳痿)、甲状腺或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
-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失控(焦虑、抑郁)、记忆减退、幻觉或定向力障碍。
诊断需结合病史、激素检测(如TRH兴奋试验)及影像学检查(MRI为首选)。治疗包括病因处理(如手术切除肿瘤)、激素替代(如抗利尿激素)及对症支持(如调节体温、心理干预)。
提示:若出现上述多系统异常并存,尤其伴随头痛、视力变化时,需警惕下丘脑损害,尽早就医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