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保医生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儿童健康管理工作
-
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并维护0-7岁儿童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指标、疾病防治情况等,并定期进行动态更新。
-
儿童发育评估
定期开展体格发育评估(如身高、体重、头围测量)和生长曲线分析,及时发现发育异常并干预。
-
高危儿管理
识别高危儿(如体弱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建立专案管理,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并协调转诊资源。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
-
常见病防治
推广母乳喂养,开展儿童常见病(如肺炎、腹泻)及多发病(如近视、肥胖)的预防宣传,组织疫苗接种工作。
-
出生缺陷监测
参与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对新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筛查,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
死亡监测与报告
负责0-5岁儿童死亡调查、填报,分析死亡原因,为卫生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健康教育与指导
-
家长培训
定期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疾病预防等知识讲座,指导家长正确护理儿童。
-
流动儿童管理
对流动儿童进行登记管理,提供健康教育,确保其纳入儿童保健体系。
四、服务质量与统计工作
-
数据统计与分析
收集、汇总、分析儿童保健数据,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辖区儿童健康状况。
-
质量监督与改进
对辖区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工作检查,提出改进建议,定期开展业务质量评估。
五、其他职责
-
遵守母婴保健法,参与科研与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如健康普查、应急处理等。
以上职责需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灵活执行,重点关注儿童健康权益保障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