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后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损伤神经引起的慢性疼痛综合征,表现为疱疹愈合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剧烈疼痛,特点是灼烧样、刀割样痛感且常伴随皮肤异常敏感**。以下从4个方面详细解析该疾病:
-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激活并破坏神经纤维,导致神经信号紊乱。受损神经持续发送错误疼痛信号,形成"痛觉记忆",即使皮肤痊愈疼痛仍存在。 -
典型症状
- 疼痛区域与原始疱疹皮疹分布一致(常见于胸背部、头面部)
- 触摸衣物、风吹等轻微刺激即可诱发剧痛(痛觉超敏)
- 夜间疼痛加剧,伴随麻木、蚁走感等异常感觉
-
高危人群
50岁以上、糖尿病/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最高。急性期疱疹越严重(如大面积溃烂、出血),遗留神经痛概率越高。 -
治疗要点
早期干预是关键:- 72小时内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发生率
- 普瑞巴林等神经镇痛药需长期规律服用
- 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微创治疗对顽固性疼痛有效
该病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需避免热敷/剧烈摩擦等错误处理。坚持规范治疗+营养神经,多数患者1-2年内疼痛可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