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渐进式延迟退休新时代。以下是最新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影响解读:
一、退休年龄调整
-
男性职工
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自2025年1月1日起逐步延迟至63周岁,采用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方式(如2025年1-4月退休的仍为60周岁,5-8月退休的为60周岁零2个月,以此类推)。
-
女性职工
-
原50周岁退休的女性工人 :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长至55周岁(如2025年1-2月退休的仍为50周岁,3-4月退休的为50周岁零1个月,依此类推)。
-
原55周岁退休的女性干部 :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长至58周岁。
-
二、弹性退休制度
-
弹性提前退休
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目前15年,2030年后逐步提高至20年)的职工,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但需提前3个月书面告知单位,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
弹性延迟退休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与单位协商一致可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需提前1个月书面确认。
三、最低缴费年限调整
-
过渡期 :2025年至2029年仍按15年最低缴费年限执行。
-
提高标准 :2030年起每年增加6个月,至2039年逐步提升至20年。
四、养老金计发月数调整
-
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挂钩,年龄越大月数越少(如55岁退休对应170个月,63岁退休对应117个月)。
-
非整数年龄处理采用“四舍五入”或按比例计算。
五、其他重要说明
-
特殊群体保障
-
特殊工种(如井下、高空、高温等)职工可申请提前退休。
-
失业人员若距离退休不足1年,失业保险可继续缴纳养老保险。
-
新增病残津贴政策,为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职工提供月度补助。
-
-
政策过渡
- 202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人”过渡期结束,2025年全面实施新计发办法。
六、影响与建议
-
对职工的影响 :延迟退休延长了缴费年限,有助于提高养老金待遇;弹性退休制度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
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需调整用工计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建议 :职工可根据自身健康、职业规划及缴费能力,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并关注养老金计发规则变化。
以上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65年后出生的男性、1970年后出生的女干部、1975年后出生的女职工为首批调整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