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Q波是心电图上的一种异常表现,主要提示心肌坏死或严重损伤,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其核心特征为Q波宽度超过0.04秒、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且常伴随ST-T段改变。
-
定义与标准
病理性Q波是心室除极波(QRS波群)中第一个负向波的异常表现,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限≥0.04秒、振幅≥同导联R波的1/4,或在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如V1-V3)出现。正常Q波多为生理性,时限短且振幅低。 -
临床意义
病理性Q波多由心肌坏死导致,常见于透壁性心肌梗死(STEMI),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超过20分钟,心肌细胞不可逆坏死。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能引发类似改变。通过导联定位(如Ⅱ、Ⅲ、aVF导联提示下壁梗死,V3-V5导联提示前壁梗死)可辅助判断病变范围。 -
鉴别诊断
- 非梗死性Q波:如左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心病等,需结合其他心电图特征(如电轴偏移、ST-T改变)及临床病史排除。
- 技术性误差:电极位置错误、左右手反接等操作失误可能导致假性Q波,需重复检测确认。
-
动态变化与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后,病理性Q波可能持续存在,而ST段抬高通常在数日内恢复。陈旧性Q波提示既往心肌损伤,需长期随访以评估心脏功能。
提示:发现病理性Q波需立即结合临床症状(如胸痛、气促)及血液检查(肌钙蛋白水平)进一步诊断,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