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脂肪变(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异常堆积的病理状态,主要与代谢紊乱、不良生活习惯及疾病因素相关。其核心诱因包括肥胖、酒精滥用、糖尿病、高脂饮食及肝炎等,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 代谢异常与肥胖:超重者60%-90%会出现脂肪肝,内脏脂肪过多直接干扰肝脏脂代谢,导致甘油三酯合成过剩而无法有效输出。
- 酒精损伤:长期酗酒(日均酒精>40克)会破坏肝细胞线粒体功能,75%-95%酗酒者出现脂肪浸润,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 饮食与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及熬夜会抑制脂蛋白合成,使脂肪滞留肝内;过度节食同样因蛋白质缺乏引发代谢失衡。
- 疾病因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毒性肝炎等直接损害肝功能,病毒性肝炎需联合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治疗原发病。
- 其他诱因:遗传易感性、药物副作用(如降脂药)及妊娠期激素变化也可能导致急性脂肪肝,需针对性干预。
提示:脂肪肝早期可逆,通过减重5%-10%、戒酒、均衡饮食(补充胆碱及维生素B族)及定期体检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已出现肝区隐痛或乏力,需及时就医评估肝纤维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