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得名,寓意美玉
海南简称“琼”的由来与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地理标志:琼山的象征意义
海南岛境内有一座名为“琼山”的山脉,是海南最著名的自然地标。该山因土石洁白润泽如玉而得名,与海南丰富的热带植被和独特生态环境相契合。自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琼山县起,“琼”便与海南紧密关联,逐渐演变为全岛的代称。
二、历史演变:行政命名的延续
-
唐代建制
唐朝贞观五年(631年)设立琼山县,以琼山为县名,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管辖。此后,海南逐步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琼"字便固定为全岛简称。
-
后续发展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设立琼州府,管辖范围扩大,"琼州"的称谓进一步巩固。清代延续了这一名称,直至现代海南省的成立。
三、文化内涵:美玉的隐喻
"琼"在古汉语中本义指美玉,常被用来比喻美好事物。海南以"土石皆白如玉"的自然特征,与"琼"的意象高度契合,既体现了海南的自然禀赋,也寄托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期许。
总结
海南简称“琼”是地理标志、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共同作用的结果。琼山作为自然象征,其命名方式影响了海南的行政区划与文化认同,使"琼"成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