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衰竭不是正常生理现象,而是由心脏或血容量严重异常引发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状态,其核心表现为组织供血供氧中断、多器官功能崩溃,需立即医疗干预。
-
本质与分类
循环衰竭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前者因心肌梗死等心脏泵血功能崩溃,后者因失血、感染等导致血容量锐减。两者均造成血压骤降、代谢废物堆积,引发全身连锁反应。 -
典型症状演变
早期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中期血压持续降低、尿量骤减;晚期则昏迷、无尿,死亡率极高。原有心脏病患者可能突发心肌梗死。 -
关键治疗原则
必须针对病因处理:心源性需强心药物或手术,非心源性需快速补液、抗感染。延迟治疗会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如肾衰竭、脑缺氧。 -
预防与风险控制
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可降低心源性风险;外伤后及时止血、感染早期治疗能避免非心源性恶化。健康监测(如定期心电图)是重要防线。
若出现疑似症状(如持续头晕、四肢冰冷),立即就医是唯一选择——循环衰竭的每一分钟延误都可能代价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