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一种无目的、无规律、快速且幅度不等的异常动作,常见于面部、肢体或躯干,表现为挤眉弄眼、伸舌歪嘴、手指弹钢琴样动作等,严重时可影响说话、进食和行走。 这类症状多由神经系统疾病或代谢异常引起,如亨廷顿舞蹈病、小舞蹈病或药物副作用,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
典型表现
面部和肢体远端是常见受累部位,患者可能出现扮鬼脸、摇头晃脑、上肢快速屈伸等动作,步态呈跳跃式或不稳。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常伴随肌张力降低或精神异常(如抑郁、焦虑)。 -
常见病因
- 遗传性疾病:顿舞蹈病以中年发病为主,伴随认知衰退和精神障碍;
- 感染或免疫因素:小舞蹈病多见于儿童,与链球菌感染相关;
- 代谢或中毒:肝豆状核变性、药物(如抗精神病药)也可能诱发类似症状。
- 诊断与治疗
需通过基因检测、脑影像学及病史分析明确病因。治疗包括:
- 药物控制:如氘丁苯那嗪缓解运动症状,抗抑郁药改善情绪问题;
- 康复训练:针对吞咽、步态障碍进行物理治疗;
- 手术干预:严重病例可考虑深部脑刺激术。
早期识别症状并就医是关键,尤其有家族史者应重视基因筛查。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