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抽搐是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痉挛或抽动,常见原因包括癫痫、高热惊厥、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脑部疾病(如脑炎、脑出血)以及破伤风、狂犬病等感染性疾病。儿童、运动员、中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症状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根据病因及时干预。
- 癫痫:突发意识丧失伴全身强直抽搐,脑电图异常放电是诊断关键,需长期抗癫痫药物控制。
- 高热惊厥:6个月至5岁儿童高烧时易发,通常短暂且无后遗症,但需排除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 电解质失衡:低钙、低镁等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补钙补镁后可缓解,孕妇及老年人需重点筛查。
- 感染性疾病:破伤风表现为“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狂犬病有恐水、怕风等特征,需紧急免疫治疗。
- 脑部病变:脑梗死、脑出血或肿瘤压迫运动皮层时,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抽搐,需影像学检查明确。
- 其他诱因:剧烈运动后腓肠肌痉挛、癔症性抽搐(与心理因素相关)等,需针对性处理或心理疏导。
若遇突发抽搐,保持患者侧卧、清理口鼻异物,避免强行约束肢体,记录发作时长并尽快送医。日常预防需均衡营养、控制基础疾病,癫痫患者需规律服药,儿童发热及时退热,高危职业者(如建筑工人)注意补钙和防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