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死是一种因肠道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肠段缺血坏死的急危重症,以突发剧烈腹痛、呕吐和休克为典型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80%。其核心机制是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发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或腹膜炎,需紧急手术干预。
病因与高危因素
- 血管性因素:肠系膜动脉栓塞(常见于心脏病、房颤患者)或静脉血栓(如高凝状态、肝硬化)占主导,血管痉挛或动脉瘤破裂也可能诱发。
- 机械性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等可继发血运障碍,最终导致出血性梗死。
- 高危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术后、创伤、腹膜炎患者需格外警惕。
典型症状与警示信号
- 腹痛:脐周或全腹持续性绞痛,镇痛药难以缓解,常伴恶心、呕吐。
- 腹胀与休克:早期腹胀不明显,但迅速进展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
- 排便异常:完全性梗阻时停止排气排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便。
诊断与治疗关键
- 影像学检查:CT增强扫描或血管造影是确诊金标准,可明确栓塞位置及肠坏死范围。
- 紧急手术:坏死肠段切除+血管重建是核心方案,延迟手术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 支持治疗:术前需快速补液纠正休克,术后需抗感染及营养支持。
预防与日常提示
控制基础病(如高血压、房颤)、避免脱水、术后早期活动可降低风险。若突发持续腹痛伴呕吐,务必立即就医——肠梗死的救治窗口期可能仅数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