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黏膜外翻是一种女性尿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脱出并外翻于尿道口外。以下是关于尿道黏膜外翻的详细解答:
定义
尿道黏膜外翻,又称尿道黏膜脱垂,是指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脱出并外翻于尿道口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发病原因
-
儿童患者:多因骨盆快速增大、盆腔器官发生变化,或尿生殖膈薄弱、先天性尿道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缺损等因素导致。
-
绝经期妇女:由于分娩损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尿道周围组织萎缩、松弛,从而诱发尿道黏膜外翻。
-
其他因素:剧烈咳嗽、便秘、腹泻、分娩、负重等使腹内压突然增加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外翻。全身衰弱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成为诱因。
临床表现
-
尿频、尿急:轻者常有局部灼痛感和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
尿道出血:活动后发现尿道口处出血,量或多或少。
-
尿道口包块:可见环形或半环形紫红色肿块脱出,尿道口位于肿块中央,插入导尿管见有尿液流出。重者也可伴有感染、糜烂、片状坏死或有脓苔黏附、有血性浆液性分泌物及臭味。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如因脱垂黏膜肿胀遮盖尿道口而不易分辨时,可观察排尿或用尿道探子导尿管试插尿道口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对于幼儿患者,大多数可以自愈,因此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行经前女孩、轻度黏膜脱垂者,可先采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涂雌激素油膏及热水坐浴。绝经期妇女可口服雌激素(如替勃龙)并行脱垂复位。
-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黏膜脱垂明显者,尤其嵌顿性脱垂者。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环形切除(注意勿用力向外牵拉尿道黏膜以免切除过多)、环扎术(较少用)、放射式电凝(在脱垂的黏膜四周做放射式电凝促其纤维化回缩)等。
尿道黏膜外翻是一种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治疗方法的疾病。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