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原水稻灌溉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通过引黄灌溉工程体系实现高效调配,同时地下水、降水及节水技术发挥补充作用。
1. 黄河引水工程
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借助地势落差修建了青铜峡水利枢纽、西干渠、唐徕渠等引水设施,形成覆盖全域的灌溉网络。每年约60亿立方米黄河水被引入农田,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支撑水稻种植的稳定供水。
2. 地下水补充
在黄河枯水期或需水高峰时段,部分区域通过机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占比约5%-8%。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适合农业使用,成为应急保障水源。
3. 雨水收集利用
宁夏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夏季集中降雨期会通过水库、蓄水池截留雨水,用于局部农田灌溉。雨水资源对改善土壤墒情、降低灌溉成本具有辅助价值。
4. 节水技术增效
推广滴灌、喷灌、控水栽培等技术,水稻亩均用水量从1200立方米降至800立方米以下。黄河水利用系数从0.4提升至0.58,配合耐旱水稻品种选育,实现水资源高效转化。
宁夏平原通过多水源协同调度与技术创新,在干旱气候下维持水稻高产。未来需持续优化水权分配机制,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用水需求,保障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