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OHS)应优先挂呼吸内科或睡眠医学科,若医院未细分科室可挂内分泌科或心血管科进行初步评估。关键亮点:OHS是肥胖引发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90睡眠呼吸暂停,需通过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确诊,无创通气治疗和减重是核心干预手段,延误诊治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致命风险。
-
核心症状与高危人群
- 典型表现包括白天嗜睡、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晨起头痛、下肢水肿等,BMI≥30且伴有不明原因的高碳酸血症(PaCO₂≥45mmHg)需高度警惕。肥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风险更高。
-
诊断流程与关键检查
- 呼吸内科主导动脉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区分单纯睡眠呼吸暂停与OHS;若合并代谢异常,内分泌科可协同评估胰岛素抵抗等并发症。
-
多学科协作治疗
- 一线治疗为无创通气(CPAP/BiPAP),需呼吸科调整参数;减重需营养科制定膳食计划,严重者转外科评估代谢手术。耳鼻喉科处理上气道结构异常(如扁桃体肥大)。
-
紧急情况与长期管理
- 急性呼吸衰竭需急诊科干预;稳定后需长期随访肺功能、心功能,避免复发。
提示:肥胖者若出现持续嗜睡、呼吸困难,务必尽早就诊呼吸内科,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减重5%-10%即能有效缓解症状,结合呼吸机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