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过少是一种由睾丸、肾上腺等分泌的睾酮等激素水平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性功能减退、情绪障碍、代谢异常及第二性征发育迟缓。该问题可能由先天缺陷、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年龄增长导致,需通过医学检测确诊并针对性治疗。
-
核心症状与危害
性欲降低、勃起障碍是典型表现,同时伴随体能下降、肌肉减少、腹型肥胖。情绪上易出现焦虑、抑郁或记忆力减退,长期缺乏可能引发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儿童期发病会导致生殖器发育不全(如隐睾症),青春期则出现喉结不明显、体毛稀疏等第二性征延迟。 -
常见病因分析
- 疾病因素:睾丸发育不良、精索静脉曲张、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等直接损伤激素分泌;慢性病(如糖尿病)或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干扰激素平衡。
- 年龄因素:男性50岁后睾酮水平每年下降1%-2%,易引发“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 生活方式:长期失眠、高压、缺乏运动或接触农药等有害物质会抑制睾丸功能。
-
诊断与治疗方向
需通过多次血清睾酮检测(间隔1周)结合症状评估。治疗包括:- 药物补充:口服十一酸睾酮、注射针剂或皮下埋植缓释剂,需严格遵医嘱以避免副作用。
- 生活干预:增加铬和蛋白质摄入(如瘦肉、坚果),规律运动(游泳、健走)可提升激素分泌;戒烟酒、调节情绪同样关键。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