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染性疾病
细菌(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病毒(如EB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可导致淋巴结反应性肿大,通常伴随疼痛、压痛,抗感染治疗有效。
2. 肿瘤性疾病
- 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发热、盗汗、体重减轻。
- 实体瘤转移: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能转移至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坚硬、活动度差。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常伴随其他器官受累症状。
4. 其他原因
包括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药物反应、环境毒素暴露等。
判断良恶性要点
- 良性:多由感染引起,触痛明显、质地较软、活动度好,抗炎后缩小。
- 恶性:无痛、质地硬、进行性增大,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
建议
若淋巴结肿大持续超过2周、快速增大、无痛或伴随全身症状(如盗汗、体重下降),应及时就诊血液内科、感染科或肿瘤科,完善超声、病理活检等检查。